食品营养学既是营养科学的一部分,又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有些力不从心,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感较大。为解决这一理论难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开展有益尝试。
食品营jbo竞博养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教学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变得极为重要[1]。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职业学院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先进、实用、够用;实践性教学注重技能培养”的原则[2],对《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选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营养学》作为教材。这部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等营养学基础知识。在内容的安排上,以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师、农产品贮藏及食品检验加工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教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如对作为基本理论的各类营养素、畜肉的营养价值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详细的讲解,而食品新资源的开发、禽肉、鱼肉的营养价值等内容,就留给学生自学。既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又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物质”产生兴趣,他们的认识状态就会自然由潜伏状上升为活跃状,就会自觉地探索知识,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3]。为了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图片、图表较多,为了将大量信息简单、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我在传统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表、图片、营养流动链条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实现动手能力的提高。
第二,采用“参与式”教学法。由于本课理论性强,有些内容可将传统的简单授课转变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参与式教学法。如提出一些现实性问题:长期不吃早餐的危害性有哪些?大学生一日三餐如何分配等?通过此过程,既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又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摒弃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更多的“参与式”教学法,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性,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第三,完善教学实验室。完善教学实验室是食品营养学课教学的重要保障,我院食品营养学现有一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准备室,实验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同时,我们自编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生物化学与营养综合实验室”。开设的实验有: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高锰酸钾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等。这些可供学生进行的实验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如紫外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可让学生分组准备不同的实验原料,通过测定进一步了解各类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同种原料保存的时间不同、保管方法不同,对其中维生素C含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等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30%。
此考核方法是食品营养学教学团队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制定的,有些同行质疑我们平时成绩比例偏高,但食品营养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学科,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掌握如何运用,在每章节结束后,会布置一些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每学期此类作业三到四次,每次打分,期末核定平均成绩。
2.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课出勤、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完成等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20%。
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实验方法、仪器的操作,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成绩的评定,我们制定了评定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60%。具体如实验操作总计40分:无预习报告扣10分、由于个人原因没完成实验扣20分等。实验报告分文字部分和数据处理,文字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内容步骤等共20分,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运算(含实验结论)共40分营养食品,实验报告若未按要求做数据处理,则报告为0分。每学期五次实验课,总成绩取平均值。
3.期末成绩:统一命题(A、B卷)、统一考试(闭卷)、统一阅卷,占总成绩的50%。
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主,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能量、营养素、营养与疾病、食物营养价值等,也应学会应用基础知识指导食物选择、编制食谱、膳食评价等。试题要体现既测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应用能力的原则。试题应覆盖所有章节,重点章节的比例大一些,次重点章节比例小一些,一般章节分数适当。难易程度按较易、中等偏易占70%,中等偏难、较难占30%为原则。每学期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考题,讨论制作试卷两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我们只编写了参。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积极互动。着眼于“怎么学”与“怎么指导学”,才有利于知识传播,有利于能力、素质的培养。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教学效果突出,获得学生的认同。
[1]汪洪涛,陈成.高职高专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2):72-74.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是使同学们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能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并进而为我国食品工业做出贡献,为调整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改善其营养状况和提高其健康水平服务。因此,作为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在以后从事食品营养的提高与营养食品的开发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食品营养学课程知识理论性较强,上课时老师毫无新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故而,如何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进,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师争相研究的课题。针对近几年现有研究中有关食品营养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综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总结了一些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法,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近几年,国内外对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探究与改革的成果层出不穷,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与改革。计算机、互联网被人们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如郑俏然[1]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下载大量中、英文图片展示给学生,比如营养素的结构图、营养素缺乏症的照片,此外,她还给学生播放一些食品营养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传递给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便于记忆,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不生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耿敬章[2]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再现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无法描绘的内容,并适当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营养方面的小故事,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扩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其图文并茂的特点也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探究除了多媒体教学外,还有一些改革方式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比如孙鹏等[3]提出的“灵活多样”教学法,他们主张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和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兴趣,如对于抽象难懂的课题会采用“多媒体+录像”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能直观的了解此方面内容;在理论性较强的课题上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王莉等[4]提出了应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现场教学、教学实习、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效降低了同学们对单一教学模式的“听课疲劳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了同学们对课堂的参与性。建构主义[5]、双语教学[6]和课程小班化教学[7]等方法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把国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引入了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刘永峰等[8]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引入了 PBL 教学模式,他们设计了PBL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预习自学;教师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该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郭红辉等[9]也研究了PBL教学法在中国高校的试行,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试点,进行了授课,他们设置了PBL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进行比较,通过分开学习,经过考核得出结论:对于PBL教学法大部分同学愿意接受,平时学习好的同学接受度更高;PBL教学法可以取得与传统教学法相当的期末成绩,该教学法可以值得进一步推广。
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今天,传统教学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各学科之间出现了知识交叉、知识互补,
故而,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每一位教师将做的必修课。如张涛[10]提倡教师在平时备课当中,查阅和搜集大量资料,总结出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授,这样学生会有目的进行学习。也有的教师把目标定位于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上,如王莉等[11]认为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教材内容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要密切注意国内外教材建设的走向,不至于形成闭门造车的现象。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应随科研的进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随着本学科及遗传学、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食品营养学基本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7大营养素没有任何变化,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和变化,营养能量平衡关系理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因此,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12]。
根据目前食品营养学教学现状和教改方式的探究,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缺少科学的分类标准;改革方式大多单一、缺乏创新;提出的改革方法理论性强实践性差。针对以上问题及个人教学经验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讲好第一课,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挑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爱上这门课,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紧跟时代步伐,尽量让课堂与生活接近,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并茂的优越性成为了各个教师的新宠,于是传统板书教学受到了严重挑战,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所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成为了其最大的短板,如把多媒体的生动形象与板书的灵活多变相结合能擦出更美的火花;理论联系实际,由于食品营养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而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单纯的讲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怠学,故而在每章结束之后给同学们留下实践作业,让其自由分组,自由设计实践方案,最后进行小组排名,成绩优异者给予相应物质或精神鼓励,可以引起学生的良性竞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如膳食评价,建立膳食指南,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组织学生写出自己家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并统计出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最后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作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自己当地的一日三餐做出相应调整,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膳食指南标准,该教学项目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在今后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究中,各位研究者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并辅以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做法,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内容丰富性;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道路上,目光要远大,兼顾国内与国外优良的教改方式,取精华,去糟粕,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1]郑俏然. 《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5):166-167.
[2]耿敬章.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39-40.
[3]孙鹏,孙先锋.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8):62.
[4]王莉,高平.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11(30):40-41.
[5]聂小华,孙培龙,何晋浙等. 基于建构主义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食品与机械,2015(1):275-276,280.
[6]唐辉,郭红辉,刘国凌等. 《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15,36(10):94-96.
[7]孙长花,于智勇. 食品营养学课程小班化教学应用探讨[J]. 科技资讯,2014(33):135-136.
[8]刘永峰,李建科,朱彩平.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与探索[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8):160-161,166.
[9]郭红辉,何丽君,钟瑞敏等. PBL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2011,27(3):122-123.
[11]王莉,高平.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11(30):40-41.
营养是健康的保障,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1]。营养学包括人类营养学、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妇幼营养学、食品营养学等多个分支。由于营养来自于食品,所以,也可以说食品营养学是其他营养学分支的基础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虽然营养缺乏病有所改善,但钙缺乏和维生素A缺乏等依然普遍存在,而且营养过剩和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2]。目前排名前三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以及消化道疾病都或多或少与营养因素相关。因此,要预防慢性病,保护人群健康,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科学地引导居民采取合理的饮食行为。但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知识还十分欠缺,急需更多有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去为社会大众服务。在本科营养人才培养中,《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就直接关系到这类人才的素质教育。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设计上一方面考虑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即理论对实验(践)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突出实验(践)对理论的强化和延伸,通过实验(践)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此,食品营养学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包含一般性的实验项目,并尽可能地开设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我校食品营养学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从室内发展到室外、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内容覆盖了从实验室分析、食谱设计,到社会营养调查、营养宣教和咨询等不同类型的系列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食品营养学》实践教学中,营养素分析是最基本的实验。为了让学生了解营养评估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在前期营养素分析实验中首先安排了“食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以及“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两个实验。但营养学学习不仅要了解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还需要了解人群营养状况,因此,在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又增加“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综合性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上臂围、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测量、以及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通过以上实验室分析和人体测量帮助学生掌握食物营养评价和人群营养评估的方法。
营养专业的学生以后面临的社会工作之一可能是指导人群如何合理地安排日常膳食,这就涉及到食谱编制。因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之后,为了让其进一步应用营养学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计划中专门安排学生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开展食谱设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或身边的某年龄段人群编制食谱、并对所编制的食谱进行评价,该实践环节需要学生综合利用课堂讲授过的人群营养特点、营养素推荐供给量、营养素来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素热量计算等多个章节的基本理论。通过这一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并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营养调查是营养评价的基本工作。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和食谱设计的技能之后,实践教学计划中进一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社区、街道等场所开展为期两个星期的社会营养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实施现场调查,完成从最初的问卷设计、调查抽样、调查组织、到资料收集、问卷输机、统计分析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等整个过程,不仅全面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开展社会性工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在食品学院每年举办的“美食文化节”以及各种志愿者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营养知识宣传与营养咨询工作。这种类似于公共营养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和实践,我们学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形成了从实验室检测现场调查、简单分析综合评价的双线梯度实践教学模式,最终达到实现本课程应知应会应用的技能培养目标。
当然,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营养专业人才,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实践教学中应用技能方向的培养,如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区教学点,课外开设开放性实验,走出实验室到社区,尝试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3];开展全校性营养学知识竞赛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组织和参与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社会上的营养相关事件,展开营养热点问题探讨,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总之,实践教学的机会越多、内容越丰富,学生学到的技能也就越扎实,越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柳春红,孙远明,王弘.关于创办公共营养本科专业的思考.中国科教创导刊,2010,8:5,7.
教育部2001年的4号文件提出,高校专业课程逐步实行双语教学,这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指出一个方向。而专业课程采取双语教学是新形势下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要求,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趋势。双语教学是用2种语言进行学科教与学的模式,用母语进行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通常是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学科内容的教学,是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传授融于一堂的过程。
双语教学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增强接受国际最新科技的能力,增强人才的竞争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同时,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使学生在本学科领域能熟练地使用外语,为增强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1.1 缺少相应的双语教学教材 选择适合讲授和学习的教材开展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教材匮乏,仍未出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材,自编教材将造成学科教学随意、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导致教师备课难度加大。
1.2 师资队伍建设 限制双语教学广泛开展的瓶颈是师资队伍薄弱。高校教师多数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但英语能力尤其口语表达方面能力欠缺,难以用流利的英语传授专业知识,更难在课堂用英语解释问题,而公共英语教师虽外语水平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也难以承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双语教学工作。
1.3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的授课和学习方式,还包含专业术语表述,这导致了学生英语能力与学科目标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开设阶段为大学三年级,此时,学生有的通过了六级考试,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未通过四级考试。且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差甚远,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仍有待完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字、图片、影音和动画等均可应用到教学中,而不仅仅是用多媒体取代黑板和粉笔,但目前许多教师并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单一,相反,由于课堂上教师仅依靠课件进行讲解,甚至双语教学时有的教师照读课件中的英语,不能给学生很好的解释。
2.1 合理选择教材 目前,由于没有适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的中英文双语教材,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统编教材,将两者的内容有机融合。在探索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双语实践中,使用全国统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英文原版教材Nutrition and Health,选择恰当的中英文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用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进行教学或是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语都是不适合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时必须将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2.2 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 双语授课教师最好是海外归来的学者,这些学者经过多年国外语言环境的熏陶,口语较流利,更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但这部分人群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双语教学对大量师资队伍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利用现有资源,选拔专业水平高,英语较好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通过参加英语培训和搜集各种媒体资料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时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深入浅出地将专业知识阐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3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在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时,不能只依靠授课教师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还应指导学生大量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如Nutrition and Health对各种食物营养及烹饪方式的阐述上营养食品,与我国差异较大,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查阅英文专业文献。教师在授课前,应提前将授课教案和复印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有关的英文文献,课堂上与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
2.4.1 讨论式教学 这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师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组,课堂讨论以组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阐明观点,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
2.4.2 充分利用多媒体作辅助 课堂中将预先精心制作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课件内容展示出来,尤其是专业名词和基本原理均采用英汉双语表述,并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手段加以解释,在课堂上供学生学习,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情况,并及时调整以便阐述清楚。双语教学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对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先让学生解释,再由教师补充完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加深印象。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根据学生兴趣让各组学生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重点章节如营养素基础的相关研究制成双语课件供学生交流学习并分组讨论。
少年阶段的良好的营养是以后成人的健康的基础。合理的营养是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预防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此外,营养不良也有着一定的发生率,这势必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育。为配合健康教育,对学生普及营养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合理营养的观念,现于2010 年6 月对我地区600 名中小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选取菏泽地区某中小学6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组学生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急性感染、应激、肿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学生。其中男310 例,占51.7%;女290 例,占48.3%。年龄7~13 岁,平均(9.9±2.5)岁。
采用自编的并经专家审核通过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的母亲、调查人员及调查者本人共同填写,调查前班主任详细讲解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学生的顾虑。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校、身高和体重等;②营养与食品卫生:包括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早餐、早餐的地点、课间餐及课间奶、零食以及营养保健品的摄入情况)。本次共方法问卷600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00 份,有效率100%。
该组中小学生在营养素、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有较好了解,其中知道食糖过多或引起肥胖者有372 名,占62.0%。知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者有480 名,占80.0%。知道富含维生素食品者有510 名,占85.0%。知道富含钙元素的食品者有498 名,占83.0%。知道富含脂肪的食品者有有480 名,占80.0%。
学生对某些营养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其中知晓富含蛋白质的食晶者有348 名,占58.0%。知道缺铁与贫血的关系者有330 名,占55.0%。知道缺碘与甲状腺肿大的关系者312 名,占52.0%。知晓富含纤维素的食品者有270 名,占45.0%;知道知晓富含铁食品者有246 名,占41.0%。知道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者有222 例,占37.9%。知晓高血压与食盐的关系者有172 名,占29.0%。对膳食宝塔的了解相对较差。其中有24.0%的学生了解,48.0%的学生了解,28.0%的学生完全没有听说过。
该组学生中对营养知识感兴趣者有432 名,占72.0%。认为早餐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影响者有492 名,占82.0%。平时看电视、广播获得营养知识的学生有560 名,占70.0%。
①早餐:有89.0%的学生吃早餐,11.0%的学生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为没有时间者占58.0%。有83.3%的学生在家吃早餐,75.0%的学生在学校吃午餐。②课间餐、课间奶:有60.0%的同学吃课间餐,50.0%的同学喝课间奶。学生不吃课间餐、课间奶的原因见表1。③零食:不吃零食者占8.0%,偶尔吃零食者占56.0%,每周吃1~2 次者占15.0%,每天吃零食的学生占12.0%,每吃3~4 次者占9.0%。④营养保健品:有55.0%的学生在吃营养保健品。
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对富含钙、维生素、脂肪的食品及对食用过多甜食和缺乏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方面的知识较为了解,对其他了解率均不理想,尤其对膳食宝塔的知晓率较低,仅有24.0%的学生了解。这可能与目前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多种途径,如:广播、电视、报纸、讲座的形势宣传,包括基础营养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与健康[2]。中小学生处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早餐质量对健康和学习效率都很大的影响[3],结果显示有89.0%的学生吃早餐,情况总体说来较为乐观。虽然有的学生认为吃零食过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该组学生中不吃零食的学生仅为8.0%。另一方面,学生食用课间餐和课间奶的比例还未达到理想水平,课间餐和课间奶有利于及时补充学生消耗的能量。调查原因中显示,学生不吃课间餐、课间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不提供,因此,要改善这一情况,学校必须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营养早餐或者课间餐,,促进生长发育,在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控制超重和肥胖。
[1] 张文静,陈发慧,钱虹.中学生超重肥胖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调查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70-71.
目前,国内高校的外语基础教学和现行的专业外语教学还不能全面胜任培养专门学科和专业领域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学科专业领域内适量的外语教学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但限于全外语教学师资和学生学习的较大障碍,双语教学以外语比重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过渡的教学特色,成为较优的教学模式选择。
食品营养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笔者通过数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体会到,该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实现了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及提高学生通过英语听说吸收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此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体验到先进的课堂文化,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带给学生的人文气息及人文启发,如国外饮食特色、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消除种族歧视等。
双语教学应选用本学科在教学及科研上反映国际最新成就、应用广泛的国外原版及国内优秀教材。笔者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采用了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的《营养学——概念与争论》(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该教材在北美使用广泛,不但提供了营养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探讨了许多营养学的前沿问题,而且语言明了,论述逻辑性强,图片清晰、美观,人文气息浓郁,具有极强的兴趣性和可读性。教材中的数个营养学争论激发了读者对运用营养科学知识解决营养问题的探知欲与探索动力,有助于学生利用书本信息超越教室空间,解决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相关疑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此外,该教材的“争论”专题探索了现有营养知识范围之外的世界,深入讨论了当前营养科学话题和营养学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存在争议的问题。例如,要解决一些围绕食品安全、减肥食品的有效性、食品奸商以及人们对于肥胖认识的态度等紧迫问题;食物中植物化学物质的科研工作与消费者在这方面对于指导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新的食品工艺以及农业如何确保提供高质量食品的方法等问题。但是,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存在学生学习背景、民族文化及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本土《食品营养学》母语优秀教材应与原版教材jbo竞博相互补充,各取所长,有机结合。本土优秀教材往往根据我国的教育习惯、思维方式、教学实际要求及大纲编写,具有符合国情的特点。原版教材与本土教材结合,要求教师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及增补,以本土研究成果丰富原版教材的理论内涵。
教材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自编教材也可以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的来源,只要它适应本学校、本专业jbo竞博领域实际情况,适应本专业学生教育和课程建设的具体需要。但无论采用何种教材,教师都应对教材文本进行融合和理解,将教材知识内化为教师的理解与认识,然后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背景知识结合。教师还应根据课程需要,丰富教材文本资源,包括文字或图像内容。
根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教师师资背景及教学具体环境,可以采用多层次语言安排方式。可以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如营养素密度、限制氨基酸、必要的氮损失、葡萄糖的抗生酮作用、蛋白质互补作用、葡萄糖的节约蛋白质作用等名词、术语及解释采用英语语言来定义;可以是汉、英两种语言并重,教材以英语教材为主,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均显示英文,作业、考试命题及作答比例各占一半;可以是英语为主,英语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考试命题的比例占优势,教材及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全英文。汉英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目标为依据灵活确定。
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比重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部分内容英文讲解、教学难点用汉语解释、中英文对照的“交错式”双语教学方式,甚至是不同章节采用不同层次的语言安排方式。多媒体课件中以英文为主,但重要的专业概念及术语辅以中文注释,在教学课件中将同一专业术语分别以两种语言的经典概念列在同一页面上,便于学生理解和比较。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合理的中英文并存。
适时、适量选择“食品营养学”相关英文网站的网上电子信息资源穿插人双语教学,并提供相关网址供学生课外浏览辅助双语学习,有助于学生接触到食品营养学前沿进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双语教学的创新性。比如,搜索近期大量的包括植物化学物质在内的关于疾病和营养的科学和医学摘要,可以登录网址ncbi.nlm.nih.gov/PubMed/;美国食品协会提供了有关“fatsoils and cholesterol”(脂肪、油类及胆固醇)的信息,请登录/cgi/search.cgi;食物和农业组织和世界健康组织(FAO/WHO)提供“other nutrient standards”的信息:t D
此外,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如各种营养缺乏病以实例图片展示),强化教学效果。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中,英文是教学媒介语,是专业信息的载体,切勿用语言翻译替代学科知识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课程学习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目标。以降低学科知识含量、教学质量为代价推行双语教学是本末倒置。
教师和学生都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切勿放弃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交流。教师单方独自,学生话语缺失,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知识生成能力变弱、创新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放慢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可以方便学生理解,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可能因此而打破。切勿将原有教学内容全部用于双语课堂教学。应将重点及难点内容课堂讲解,非重点内容留作学生课后自学,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拥挤、课堂节奏过快、重点内容讲述不透、课时不足等实际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及方向。和大班教育相比,“小班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学面向个性异同的学生个体。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关于“小班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中的研究jbo竞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小班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在《食品营养学》专业课中进行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对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关于“小班化教学”,教育界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外教学实践和我国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在18-35人之间为宜。同时,小班化不仅是指班级人数的减少,还有提高学生享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班级指导的高效性。王华丽提出: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
所以,“小班”是一种比“大班”更好的班级配置,它强调的不仅是缩小班级规模,更关键的是建立在个性化教育基础上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更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并且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行为学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8名学生左右,超过这个范围,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人数控制在不多于35人,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互动和目光交流。而大班化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而忽视绝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学生。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形式可以防止在大班化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忽视的现象。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相对于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能突破传统“注入式”授课方式的弊端,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8]。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扩大信息量。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是靠自己摸索而获得有限的课堂管理经验。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一一点名,学生缺课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玩手机等不专心听课现象也难以杜绝。而在小班化教学时,课堂管理显得较为容易,教师可以不耗费太多精力就能进行学生考勤,还可以轻松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实施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在课堂上,鉴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回答任何一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和学生展开辩论或探讨,充分显示平等和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提前给出问题,随后通过指导学生查文献、专著、课本,到图书馆及网络上寻找答案;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针对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同食物的成分、不同人群的营养等基础知识,选取“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改善”专题进行师生角色互换,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营养素进行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PPT课件形式,最终推举一人进行约8分钟的课件演示讲解,并组织该组成员回答班上同学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通过这种师生角色互换式的教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自信心。
营养调查是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包括膳食调查、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营养水平实验室检查。营养调查的顺利完成需要调查人在熟练掌握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综合运用。结合食品营养学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去扬州市新城花园幼儿园开展学龄前儿童的营养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掌握营养调查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幼儿园进一步开展科学的营养配餐提供参考依据。
膳食调查和分析评价是食品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在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利用课外时间针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按照膳食调查方法记录自己个人五天的早餐、中餐、晚餐的状况,进行营养素的统计和计算,并对自身膳食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书写完整的膳食调查与分析报告,按照主动自愿的原则选取8名同学进行全班的交流,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自我案例式的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体现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增加专业认同度,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更应该将学生的课后的大量空余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随着《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网址:http://211.65.8.7/shx/spyy/)的建设完成和开放,教学空间得以极大的延伸。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首先,在助学园地篇中,学生可以轻松查阅到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视频、课后习题、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其次,拓展资料篇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专业行业的技术资料、标准规范和专业书籍。第三,在技能鉴定篇中,学生能够查阅到大量的营养师考证的培训资料,为其考证提供了广泛的资源信息。第四,在科研教改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这样一个辅助教学手段,并使之与课堂讲授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形成文字加电子、静态与动态、课堂与课外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jbo竞博。
小班化教学中,很多任务的布置和完成,都是以小组来进行,每组有5位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只是跟着同组的同学后面混。针对此现象,在每组任务完成的考核时,根据同学完成任务的贡献度进行差别评分,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大班教学时,由于人数多,所以任务都是由部分学生自愿去完成,任务的考核只是作为一个附加分值。而在小班化教学中,任务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而每项任务都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少学生反映由于上课时间排布较满,加上课外作业等,业余时间不多,完成任务的压力较大。针对此,在教学中适时进行了一些调整,精简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地设置一些任务。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纽带。①实验教学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开设院校少,其培养模式尚不成熟,教学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诸多不足。②③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部分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谈谈对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402)原名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204S),学制四年,为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19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医类院校(如徐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等)、中医类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以及农林类院校(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校。④据统计,现阶段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医院营养科以及食品、生物科技、餐饮等相关企业。
徐州医科大学于2008年获批了食品卫生c营养学专业并于2009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已经连续招收8届学生,每届招收约50名学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知识,能在教学、科研、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监督以及公共餐饮等机构从事营养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以及营养教育和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由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营养学及食品科学等4个模块组成,其中营养学和食品科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我校食品科学模块的专业课程主要由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工艺学导论、功能食品学和食品安全监督等7门课程(以下简称“食品相关课程”)组成。食品相关课程总学时为351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256学时,实验课学时为95学时。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各个高校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办学经验不足的情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实验教学内容结构不当。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偏少,导致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2)学生主动学习观念不强。(3)实验教学设备陈旧,现代化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或缺失。(4)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偏少。(5)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体系尚不完善。(6)学生创新能力不足。(7)实验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师资短缺。
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压缩简单验证性实验,逐步淘汰落后的、过时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综合实验能力。经过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课程达到100%。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准备工作主要由实验中心教辅人员完成,而学生对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不甚了解。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试、预实验等工作,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此外,指导学生科学的采集部分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验样品,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良好手段。如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河水、教师办公室饮用桶装水及实验室自来水等水样;色素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超市出售同一品牌的三种不同风味的碳酸饮料;蔬菜农药残留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中的样品来自不同品牌的香肠。由于样品源于日常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兴趣。⑤近年来,本专业依托省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建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引入了一批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如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凯氏定氮仪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测定仪测定食品中的粗脂肪含量,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微量元素等。这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的使用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相衔接,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食品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搞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和生产实习,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学生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食品原材料的加工、食品的生产、检验分析、品质控制等环节有所了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向带队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问并进行讨论,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估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⑥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主要是依据实验报告进行考评,考核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对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规范性考查,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了实验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纪律、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协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4个方面完成实验考核。实验纪律考核占比10%,主要考核学生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是否轮流参与值日等内容评定。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占比4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协作能力占比20%,主要考核实验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比30%,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情况、原始数据记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情况。通过这种考评方式,学生需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合理分析实验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部分学有余力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训练,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欲望。一方面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项目构思、标书的撰写、实验的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等工作。近3年来,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其中部级2项、省级3项、校级7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担当科研助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以提高专业素养,以此保证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① 马万里,刘丽艳,齐虹.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48-249.
② 顾翠英,韩志芬,夏花英,孙丽红,朱明哲,刘霞.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更新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2.3:27-30.
③ 戴霞.高等中医药院校营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3(11):69-70.
④ 孔刚,孟莉,吴学森,王建军,何慧.医学院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2015.15:123-125.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学科间知识点相互交叉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2]。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精炼教学内容和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基础上,采用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基于案例的CBL教学法、基于团队的TBL教学法和基于自主研究的RBL教学法混合授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线。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公共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和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基础知识[3]。
我们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制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大纲,采用LBL讲授法使学生形成一个大体的思维框架。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既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能准确、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具体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先用LBL法系统讲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再采用CBL法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食物中毒以及食品安全等章节严格筛选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时基本步骤如下:(1)布置案例: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先给出影响广泛的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等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例,学生在课下分组了解相关内容,做好准备。(2)讨论案例:课堂上各组学生汇报各自了解到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要求、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卫生管理方法,小组间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3)点评案例:教师对案例相关知识、发生机制、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等进行深层次阐述并进行总结。(4)案例报告:课后要求每组交一份总结报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学生围绕案例思考、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创新能力[4]。
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5]。通过CBL和LBL授课方法可以让学生牢靠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PBL教学则可以对特定问题进行学习。在“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单元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通过引入糖尿病病例,设置以下问题:按照糖尿病的病因诊断标准,该患者属于何型糖尿病,是哪种危险因素引发的?引导他们在饮食方面开展比较深入的阐述。该病人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上如何进行控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问题并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团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BL是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自主思考、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问题[6]。在食物中毒、食谱编制案例分析等教学中,通过TBL教学,极大地增加了学员的参与度,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使其运用知识的能力显著提高。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典型案例使用TBL教学法:(1)课前准备:教师的提前1周指导学生预习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相关内容,告知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6~8人为一组,围绕引起中毒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自行分配资料查阅、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任务,小组成员讨论得出认可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2)课堂讨论:每组推选1人汇报小组学习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组间讨论,通过团队协作达到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预防措施等最佳的讨论结果。(3)总结引导:教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围绕本章节的重点和疑难进行进行启发和引导,提出改进要求并做最后总结。
研究型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利用和整合大数据环境下各种不同教学资源,主动发现、分析直至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搜索资源—解决问题—交流总结4个步骤[7]。提出食品新技术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学生通过翻阅图书、查阅文献、收集网络资源等方法,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等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进行整理归纳并完成研究报告。教师对研究报告分析点评,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建议,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减少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8]。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d重点课题[2016SK2052];湖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资助(湘教通[2011]76号);湖南大学生创新课题两项[16]和[];校级基金课题。
《食品营养学》是主要讲述食品营养学及卫生学基础知识,从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角度揭示营养与有机体之间的一般规律的课程。它常常作为食品加工、烹饪、餐旅等专业的专业教材。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来。翻转课堂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影响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再是授课的唯一主体,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评价者和顾问。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的沟通。比之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更适应现代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其中,PBL教学法更是受到热切关注。本人笔者将就翻转课堂中PBL教学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PBL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充分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小组合作得到解决方案课上分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提供知识的单一知识来源,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实践中,以翻转课堂模式实现有效PBL教学,将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将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一一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便捷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实现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
首先,进行PBL学习要求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兴趣。《食品营养学》不同于其它科目,它包括各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特点,每类食物中常见食物的特点,食物加工、烹调和储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最后从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角度阐述了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条件,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三个实现平衡膳食的理论和技术工具,用以指导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它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强以及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它所展现的信息很容易做到图、文、声并茂,活泼多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并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课外活动设计切合实际有趣味的任务型活动,插入有助于教学的动面片段、影片片段、图文资料等等。这些内容学生都可以在家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其次,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增加学习食品营养的机会和兴趣,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社区营养;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 DRI )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了解 营养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 从事 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能力, 以便在今后的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因此如果有形式轻松活泼的课外活动,更易于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食品营养之美和趣味,学用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从而有效促进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三,可以用翻转课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众所周知,我国食品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感性认识,缺乏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只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类似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将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际体验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处理后在课常上播出,通过虚拟现实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仿真的情境中,在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完成某一项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习。
第四,用翻转课堂增加课外信息量的输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食品营养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这样既切实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学生在进入网络课堂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菜单随意地进行适时的练习,学生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听说练习。从这一点上讲,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1]「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出版 联合集团,2014
[2]李利,[J《翻转课堂:如何革新传统教学一一兼谈翻转教学的整体设计》],2012
[4]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月开放教育研究,2013(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