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简称《食品安全法》)2009年颁布实施,2015年又进行了首次大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作为《食品安全法》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兆彬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社会共治框架已经形成,未来食品行业应当更加注重食品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安全,应向品牌化、智慧化、营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刘兆彬:《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可以追溯至2004年营养食品,我作为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参与了这部法律的制定。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并于2015年做了较大的修订,从原先的104条追加到154条,对其中70%的条文进行了改动。
《食品安全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奠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框架结构,尤其是2015年的修订,进一步理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与制度框架,尤其是理顺了监管职能,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重大作用。
刘兆彬:从《食品安全法》颁布至今,我国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向好,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和重要进展。另外,近十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体制建设,比如2018年成立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各个职能集中在一起,进一步保障了食品安全的统一性、权威性、一致性。
刘兆彬:从监督抽查方面,已经做到了“每千人4批次”的抽查力度。同时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经常开展“利箭行动”等,特别是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紧密衔接联合治理。从企业方面看,在有力度的监管体制下,广大企业较十年前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刘兆彬: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有两方面:总体向好,依然严峻。根据规划,2035年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能实现根本好转,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仍存在食品污染风险,主要体现在农残、药残、重金属、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等方面。另外,土地污染、水污染等对食品安全有一定影响。其次,近十年来,食品安全案件频发,但特别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系统性的事故变少了。总体上说,经过十几年的治理与努力,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有较大进步,但仍然任重道远。
刘兆彬:对于发展方向,我认为有几个“更加”。更加注重三大安全: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营养安全。从营养角度看,这一方面我国重视程度还不够,现在部分食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等营养需求,行业需要将营养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校园食品、婴幼儿和老年人食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还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以及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整体而言,食品行业未来应向品牌化、智慧化、营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刘兆彬:当前中国食品企业需要强化三大管理,包括:强化合规管理、强化ESG(环境、社会、治理要素)管理、强化卓越绩效管理。食品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营养食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jbo竞博。
总体来说,中国食品行业十年来上了大台阶,但我们要头脑清醒,看到问题和差距,找到解决办法。向着品牌化、智慧化jbo竞博、营养化、国际化奋斗,实现高质量发展。